107年會員大會-理事長的話:無藥的醫學
- 發佈日期:2018-10-27
理事長的話:無藥的醫學 白明奇 經歷:成大校友聯絡中心副主任、神經科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丶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腦科學研究計畫主持人、台灣失智症臨床試驗聯盟主持人、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南市長照委員。
別以為這是在說笑。 如果有一天外科醫師把手術刀放進盒子,內科醫師將藥丸揚手拋棄,病理科醫師蓋起顯微鏡,把空下來的手拉著病人到戶外運動、聽音樂、種花草、玩遊戲、唱歌跳舞,說實話,你有何感想? 如今,阿茲海默症及相關失智症的藥物治療已走入盲巷,科學家、藥廠、臨床試驗專家團隊等無不日以繼夜地努力,然而,即使明天發明根治失智症的藥物,由於失智者的大腦病變早於發病之前15至20年業已就位,有成千上萬明日的失智病人其認知功能勢將持續敗壞,身為失智症照護的提供者,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回想2005年夏天,筆者以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的身分,早已提出「三動兩高、預防失智」的口號,所謂三動兩高即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高度學習及高抗氧化。想不到13年後的今天,有關失智防治的議題,不論著名的學術研究、或是各種介入,總是不離這五個良方;當初也提及,三動兩高是一種健康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因此早已走入校園宣導。 當失智照護成為一種顯學,遍地開花的中心、據點,巷弄或被冠以奇姓怪名的店正如火荼毒地開辦,有點剎不住車的現在台灣,各種花招、戲法紛紛出籠,唯恐趕不上創新流行的列車。 當政府浥注大筆的長照經費到失智照護,照顧個管師與服務員逐漸受到重視,延緩認知退化的機制紛紛啟動的時候,大家不能忘記,各種介入必須有科學實證作為基礎。 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軸的失智症學術研討會的盛行,憂喜參半,而從南到北為數眾多的研討會只是縮影,透過分享交流,期待大家能用更寬廣的心,來引導失智者與其照顧者,更多元化地來面對此一世紀大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