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捐款專區

  • 線上信用卡捐款系統
    ◆戶名:社團法人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
    ◆郵政劃撥捐款
    ◆帳號:31532354

    ◆銀行匯款或ATM 轉帳,(合作金庫-成大分行)
    ◆帳號 1014717100802
    社團法人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愛心碼5271
    音樂能預防失智?
    更多影片更多影片
    目前會員人數:251人
    臺南市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證明人口數--
    112年06月:6,554人
    112年09月:6,696人
    112年12月:6,932人
    113年03月:7,042人

    臺南市老年人口數及老年人口比--
    113年
    01月:350,662人(18.85%)
    02月:352,055人(18.93%)
    03月:353,369人(19.00%)
    04月:354,414人(19.06%)
    05月:355,516人(19.12%)
    06月:356,653人(19.18%)
    07月:357,554人(19.23%)
    08月:358,657人(19.29%)
:::* 瀏覽位置:首頁 > 失智症照護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失智症照護


失智症患者居家建物型態之認知與改善

  • 發佈日期:2009-06-07
  • 照片說明文字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失智症患者的增加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然而因失智症患者本身對於認知上無法連貫所產生的障礙,與因應病程進展而逐漸喪失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的能力,因此,如何提供患者能擁有適切的居家生活環境,以減緩失智症惡化的進展,支持其擁有最大的自主能力,並使主要提供照顧服務者亦能維繫良好的居家生活品質,彼此豐富居家日常的生活,已是相當值得關切的重要課題。
    在失智症患者的居家環境中,建物型態往往是需要考量與面對的問題,亦是討論患者生活環境品質的重要限制。在目前台灣最為普遍的居住建築型態可區分為透天樓房與公寓式住宅兩大類。分述如下:
    一、在透天樓房建物方面:
    其往往可區分為住商混合使用與純住宅兩種型態。其所需要考量的重點如下:
    1.住商混合的透天樓房
    當為住商混合使用的透天住宅,其樓下往往為商業使用,樓上為住家,然而此種型態的建築卻也往往減少了失智症患者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因此,當樓下的商店為自己家人所開之商店時,在白天可能的狀況下,應可考慮安排失智症患者亦能有機會在自家商店中能有固定熟悉且舒適的座位,並與洗手間能有較為接近的位置,以使失智症患者亦能有參與家人日常生活的機會,並且也與過往的社區朋友能有打招呼互動的機會,同時減少照顧服務人力的付出。
    即使是在以二樓居家生活為主的起居空間當中,除了樓梯定要安裝扶手以供患者與家人安全的上下移動外,更應要使居家的起居空間能有適當柔和的光線與通風,安排鄰近浴廁且固定專屬的舒適座椅在適當的位置,使患者能在居家生活當中亦能確保一定的生活品質。
    2.純住宅的透天樓房
    當居家為純住宅透天樓房建物時,一樓往往為家庭的起居空間,此時調整一樓成為患者主要生活的場所空間是必要的考量;特別是如果在一樓有房間的設置,如何調整使患者能搬遷至一樓來做為主要居住生活的場所,往往是需要考量的重點。其思考主要的出發點在於減少患者與照顧提供者因需上下樓層所造成的不便與危險,特別是當患者隨著歲月增長而逐漸轉成中重度失智時,減少不必要垂直動線的移動,對於患者與照顧服務者而言,均可減少許多生活與照顧上的壓力與負擔。
    然而面對台灣許多透天樓房普遍將原有留設空地加蓋成為廚房或房間的狀況,此使得越接近地面的樓層越容易產生無光線的黑房間出現,此種狀況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居家生活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許多年長的失智症患者家中,往往堆積著許多生活所累積下來的物品,造成原本已光線不足的居家空間更形狹窄與陰暗,同時亦影響著室內基本的通風與衛生條件,更往往會使失智患者造成生活上的困惑與混淆。因此,必要的清除家中堆積的雜物與傢俱,並嘗試引入適當的採光與通風,是在此類建物類型所必需要積極思考與面對的問題。
    二、在公寓式住宅方面
    此類型建物往往可區分為五樓以下無電梯公寓與六樓以上有電梯服務的公寓兩種型態。其所需要考量的重點如下:
    1.五樓以下無電梯公寓
    面對五樓以下無電梯的公寓,對住在地面層的住戶,因可直接進出戶外,相對應對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與移動帶領上是較為便利,且因為公寓的格局,在室內的採光與通風上如無過多的增建或違建,多有一定的居家環境品質的保障。
    然而對於二樓以上的住戶,因其多需經過中央的樓梯間,且入口每樓層均相當的近似,往往造成患者離家或返家辨識上的困擾,因此,在居家的入口處,即應增加必要的圖案或標識,使患者能易於辨識,增加其對自家的認同感與安全感。
    另對於患者居家環境的安排方面,在公寓中水平式的移動對於患者的生活與照顧服務的提供有著一定的助益,然而在此類住宅建物類型中,鄰居的關係往往較為疏離,當患者與照顧服務者有需要緊急或額外的協助時,如何強化同棟住戶間的互動與互助關係,以便使患者與照顧提供者在必要時能順利及時獲得協助,是居住於此類建物的患者與家人所必要共同克服與面對的問題。也因此,對於住在此類建物的患者,平日要能由照顧者的安排與陪伴,固定有外出家門與社區鄰里居民互動認識的機會,是積極增進患者在此類建物能獲得適切照顧服務的重要工作。
    2.六樓以上電梯公寓
    在六樓以上的電梯公寓方面,因建物住宅單位高密度的堆疊,往往會有管理委員會或管理員的設置,對於整體在公共的居住環境品質上較具有一定的規範與管理,同時對於住宅室內的採光通風等空間品質,往往亦有基本的考量與確保,與前述建物型態相較之下,具有較為優良的居住環境。
    然而也因為住宅單位垂直的堆疊,因此,對於患者在家中接受照顧服務時,要審慎提供防止患者因誤判空間形態與用途,而造成意外的墜落與不幸。同時對於因居住高度較高,較有機會獲得室內充足的光線,相對必需要考慮藉由適當的遮陽或百葉窗簾來防止眩光的產生,以避免患者的空間誤判或不適。
    另一方面,患者的家人可結合管理委員會的運作,在大樓進出的管制點由管理員來協助防止患者外出或閒晃所造成的迷路與走失,並提供短暫的留置與照顧服務。另一方面,家人亦可以藉由在公寓大廈中普遍設置的對講安全防護系統,在面對患者或提供照顧服務者有需要協助時,透過社區的對講安全防護系統的運作,通報管理員來進行協助,或通報同棟的社區朋友或社區志工來及時提供協助,避免意外災害的發生。而此種社區照顧體系與人力的有效運用,更是提供失智症患者在居家生活環境獲得適當生活照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以上所述,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可因應自己居家的建物型態,初步了解基本建物型態所造成對於失智症患者提供照顧服務的限制與優勢,進一步考量如何對現有建物進行整理、打掃與整修,並善用建物型態的優點與資源,來提供失智症患者適當的照顧服務,同時亦使提供照顧服務者能藉由環境的改善,減輕照顧上的壓力,以提高照顧服務與家庭生活的品質。
    綜合言之,對於失智症患者居家的生活環境,善加利用建物型態的特點,提供友善且舒適的環境品質僅為提供良好照顧條件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能使患者在居家環境的生活與接受照顧的過程中,藉由居家環境的改善或整修,使其能有更多與家人相處與和樂互動的機會,並享受到來自家人的照顧與生活過程的陪伴,方能使失智症患者在病程逐步推演過程中,能配合不同照顧服務資源在不同階段的引入,使患者仍能保有優良且穩定的生活與照顧服務品質,同時亦使家人獲得較為正常與規律的生活,共同持續努力經營一個圓滿與健康的家庭生活。

    陳柏宗
    國立成功大學老人學研究所兼助理教授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