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我家的菩薩
- 發佈日期:2009-06-07
失智症的漫漫長路,爸爸已走了第五年,再也回不去當年的談笑風生,再也記不住兒孫的面孔,回家探望他,捧著他的臉,四目對望,他也叫不出這個女兒的名字,但自他初次診斷確定,全家人便一致有共識,要堅定的伴他、疼他、寶貝他。 我要來回顧一些行過的點滴,在罹病初期,除了把相關書籍、醫病資訊給家中每個人充分閱讀,並教育母親外,舉凡益智遊戲、拼圖、兒童繪本故事書、老照片、老歌外,對腦部有益的新事務、新口味、新刺激都一一嘗試,還收留一隻迷途的鳥兒陪伴他,只盼望能讓失智的過程緩慢些。 我們都想在爸爸的記憶尚未完全消失時多留下美好的回憶,每一年都安排全家族的旅遊活動,爸爸一生喜歡四處遊歷,對於墾丁尤其戀戀不忘,我們帶著他陣容浩大、尋訪記憶的足跡,每次費心安排、規劃,住不同的飯店、民宿,吃不一樣的美味料理,也帶他體驗高鐵的便捷,去年安排到花東賞鯨,今年則到大湖採草莓,過雪山隧道到宜蘭泡湯,在每個人的相機、V8及所有人的腦海中留下歡樂的身影。 在父母結婚六十週年時,我們在故鄉開桌,邀請老鄰居、老朋友、遠地的老親戚們(年紀都很大了)來和父母相聚,他們這樣的年紀,記憶中的人已逐漸凋零,開這樣的聚會,著實意義重大。 隨著爸爸病情的演變,失智症一些常見的行為也經常出現,媽媽最為難,也讓我們最不捨,她常需面對老伴的吵鬧、誤解、漫罵或顛三倒四、不可理喻,他總把物品藏放到找不到,把自己種植的青翠蔬菜反覆澆水到無法存活,總是呆坐在沙發上給電視看,如孩子般的倚賴媽媽,卻又天天罵她…這樣一起生活著的媽媽,全部包容、全部體諒,爸爸已被全家人當成菩薩、當成活佛,誰會和菩薩、活佛生氣或計較呢? 在爸爸成長與生活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貧困、悲苦是常態,生活的重擔從不曾壓垮他,但,他被失智症啃食著,被失智症擊敗了,無法逆轉的事實,我們只有自我安慰,至少爸爸已忘了曾有過的坎坷歲月、忘了曾吃過的苦、忘了對子女的牽掛,這篇文章的最後我要特別感謝二姐和三姐,您們二位為照顧父母付出最多,也最辛苦,感恩。好愛您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