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糟?”
- 發佈日期:2011-06-11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是國家社會資源的傳統觀念,似乎隨時代驟變,讓人有種孤獨、被遺忘的感覺。每每看到新聞畫面xx老年人被遺棄,xx老年被凌虐..,心中總有無限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似乎成了「如有一糟」的新名詞了。老年人,不但成為年輕一代的新負擔,亦增加了社會的成本支出。
然而,即便是負擔、成本,國家仍應正視老年化問題,畢竟這攸關每個人的未來。年輕時的無限付出,等到耄耋將至要享受時,卻不敵病痛、失智、退化、中風、癌症等之摧殘,最後落得依賴他人照護,終其一生。自1994年台灣正式邁入老年國後(即>=65歲人口達全國7%),每年以居亞洲之冠的比例快速成長,預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360萬人。如此高老化的族群,如不及早規劃因應,不僅年輕人無法承受,即便老年人都難以樂活! 多數人認為醫師是家庭中健康照護的守護者,家人也是如此的期盼著。然而2007年的一次意外,造成家父的臥床至今,不僅造成個人深深的愧疚,心中的掙扎至今仍難以完全平復。即便目前仍然無法取得家母之諒解。 父親自國小老師退休後,幾年之間發病為輕度失智。雖然有醫師、護理師、及外籍照服員的居家多重照顧,短短3年間,卻仍因一次的意外中風後,情形每況愈下。由於照顧者的專業知識、照護技巧相當重要,因此在多次更換外勞仍無法達到要求後,轉往專門機構(養護之家、療養院、慢性照護機構….)便成為選項之一了。專業如我要和家人溝通仍屬不易,何況一般?父親未生病時「再怎麼樣都不要被送到安養機構」的言猶在耳,卻敵不過「找個良好照護需求的環境」思考下妥協了。家人終於在專業技能、就近照料、工作壓力、生活面向的多重考量,亦勉為其難同意了。當然,主要照顧者會承受許多壓力,花費時間及金錢。然而,為了讓曾經為家庭付出一切的父親,得到良好及尊嚴的照料,一切的付出都是應該的。雖然「視病猶親、溫馨關懷」,幾乎都是照護機構最常見的口號,然而卻不見得人人滿意。因此如何找到適合的照護居所,變成了家屬心中最重要的選項。 愚見以為,乾淨舒適、好的照護環境,不能只看表面乾淨,須有專業人員協同評估,或經由機關認證。早期安養機構的「褥瘡」(照護品質不佳),現今的「疥瘡」、「肺部、泌尿道感染」、「工作態度」..,都和照護品質息息相關。只是,生病的老年病患,本就屬免疫力差的一群,照顧本屬不易,更何況全身數種疾病纏身?因此如何在環境、人員、品質、價格、關懷、尊嚴….等求取平衡點,的確需要全家人一起討論決定。另外陌生環境或異動,對老年患者容易造成不適應。經驗告知,家父每次異動的結果,都會換來數周的急性住院期後才會穩定。 每每望著父親的身影,總是漣起內心的愧疚。專業背景知識,教育大眾該如何照顧長輩的同時,卻無法幫助家人脫離臥床的命運!照顧將近5年,望著殘僵的身軀,心中仍有許多的掙扎。需要延續照護?順期自然?藥物解脫?…..。循著多數人曾有的思緒,最後總是悻悻然的回到現實,暫時眼不見為心安!。 如今希望協會肩負更大責任,教育及宣導,預防勝於治療。如何導引民眾正確醫療觀念,不要誤信偏方,不要亂服成藥…….。控制及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減少中風發生。認識失智造成的影響,協助教育照顧家中失智長輩…..。唯有更多的溝通、教育,民眾才得以認識疾病,逐漸放寬心懷、接受新思維及新觀念。當然也希望協會結合政府力量,幫病友們把關,協助教育及認證,保障良好照護機構,供民眾選擇。培育新一代具有熱誠,專業能力的照服人員,一起為病友及自己的老年,預約一個未來。終究,這是一條人人會走的道路。
林高章 本會常務理事、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
|